上市猪企的近期动向一反往常:融资、募资、裁员、缩减母猪、卖猪场…种种迹象表明,猪企似乎正尝试集体收手求生存。当前猪价持续磨底,生猪出栏体重却持续在增长,产能去化“越去越多”,许多企业都陷入了持续亏损的状态……如此诡异的行情到底是怎么回事?猪场又该如何应对?
4月全国生猪数据
我国能繁母猪虽说已连续4个月去化,但去化幅度仅有2.47%,4个月仅去化掉106万头,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依然高达4284万头,超出正常保有量的104.5%。
5月25日,由播恩集团主办的双酸系列直播第42期《胜出诡异养猪行情之道》节目如期进行。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特制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动物营养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江青艳,以及播恩集团华南战区总监/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曾庆昌,围绕“诡异养猪行情”进行了讨论和分享,本篇带您回顾专家们的精彩观点。
1、当前许多养殖企业都陷入了持续的亏损,但产能去化很慢,甚至仍在增加,而且二次育肥的人员也在增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前养猪行情又有怎么样的一个变化?
曾总:其实这个问题是分两部分的。首先,什么是产能?一切能够产生猪肉的其实都是产能。有远期的、中期的、近期的,还有流动的产能。远期的产能是指原种猪,这些产能它要变现最短也要10个月以上;中期的产能是指仔猪,从出生到上市大概是六个月左右;短期的产能就主要看标猪了,在120公斤左右的猪在短时间之内就可以变成猪肉。
但是为什么会有一些流动性的产能?当我们的猪价迅速的回升,或者短期内对后市比较看好的话,可能就会有一批二次育肥的群体进入,产能的在这过程当中会迅速的得到增加。
当前养猪行情呈现几个新的特点:一是猪周期在缩短。过去可能是四年一个周期,这次可能是一年,甚至几个月一个周期;二是这一轮猪周期当中,呈现出一些区域性的特点,比方说海南,海南在2021年之前是全国养猪价格最高的一个地方,但是最近海南却是猪价最低的地方。三是猪价的波动也越来越趋于平稳。因为现在国家在稳产保供,国家将生产母猪的数量控制在4100万头左右,在这个产能范围内,他会做出一个预警,可以通过短期、中期、长期产能来达到稳产的目的。
后续,我们每一次猪周期的波幅可能就会越来越小,甚至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保持盈亏持平或者微利。
江青艳教授
江青艳教授:尽管今年上半年的猪价一直处于低位,但是现在,有些大企业的出栏量还在增加。这是因为养猪企业都有一个预期的判断,现在的出栏其实是几个月前大企业就规划好的。
现在可能不能用非瘟之前的,四年一个周期的角度来分析现在猪价的波动。现在周期的不确定性,有国家政策的影响、非瘟疫情的影响,叠加了一些中间的养殖,比如说二次育肥,使得我们预期的变化更加复杂。
另一方面,当前产能的布局太大。农业部有个领导曾经提到,我国现在的产能布局,可能超过真正需要量的一倍以上。有些大型企业,他的产能闲置会导致很大的成本浪费。所以从去年开始,很多企业在布局产能的恢复。今后产能在短期内会呈现饱和状态,这是可以预见的。
2022年的猪市行情,到了6月份猪价基本就处于上升期了,然后7月到10月出现一个高猪价,今年这个情况会不会重现呢?我个人认为比较难,因为今年的情况跟去年有很大的不同。
2、欧美国家养猪模式较为先进,在养猪技术成本管控、原料利用等方面都有所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欧洲养猪模式跟美国养猪模式。美国的养猪模式和欧洲养猪模式各有何特点?
江青艳教授:其实美国和欧洲的养殖模式,在改革开放这30年以来,一直是中国养猪参照的最重要的模板。
美国养猪和欧洲养猪,现在一般都把它分为两大类:欧洲模式和美国模式。当然美国模式当中也有多样化,欧洲模式也不完全是单一的。在总体上,美国是以规模养殖为主,单体的体量比较大。而欧洲模式更多的是家庭农场。
这两种模式,美国模式有他特定的一些资源条件,比如全封闭管理,比如水泡粪。因为他有大量的土地可以消减容纳这些粪污,所以他用的这种方法有可持续性。
欧洲,相对来说跟美国的国情有差异,所以小而精的模式比较多。美国以规模带来效益,而欧洲可能更注重单体猪场单头母猪的产出效益。在PSY来看,美国大概是26-28,欧洲能够达到30以上。第二个,每头母猪一年产下的仔猪提供的产肉量,欧洲也是高于美国的。所以我个人感觉欧洲的模式,它的单体效益要高于美国,而美国则是集团化的规模效益更显著。
3、近年来大集团突标猛进,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中国养猪模式出现了哪些新的现象?
江青艳教授:现在养猪业这几年对大集团的关注度都非常高,大家经常用这些大集团的数据来预测或者分析中国养猪业的一些变化。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集团的占比与此前的预测是吻合的。占比在不断地升高,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升高。中国的养猪环境,在近40年的过程当中,从最早的散户为主慢慢到集团化为主,这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现在大集团的比例未来可能还会增加。但增加也不是无止境的,中国也不可能仅由大集团来养所有的猪。现在猪的产能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实际出栏量全部满栏的话,可能超过一半以上的猪都是过剩的。这样导致的长期亏损,不管是大集团还是散户都受不了。
所以,未来的趋势,大集团的占比份额,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但是中小养猪企业、家庭农场,它始终会有自己的空间。未来,大集团、中小养殖企业和家庭农场,必然都是并存的。
曾庆昌总监
曾总:一是适度规模化,小散户、家庭农场、专业化、规划化猪场并存。当然非洲猪瘟之前,那种屋前院后的,没有独立猪舍的散养户,肯定是会加速淘汰的。
二是出现产业联合体。在各个养殖群体共存的背景下,大家观察到比如二次育肥、抓猪苗,其实都是非常典型的一种分工协作。
还有一种业态叫产业联合体。一些大的公司加农户,还有合作社,就是相对松散的一种组织。5月份,在浙江省养猪产业协会,他发起了一个比较新颖的模式,成立了生猪全产业链建设工作组。他把生猪产业链上的,上下游的,包括养殖、屠宰加工环节、环保、检测、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整合起来。深度融合,带动产业的发展。
三是专业化运营协作团队。最近这几年,我们集团化的企业也培养出很多的优秀人才,他们在选择创业的时候,也会以合作或者租赁、托管,甚至在某个公段上的分工来创业,把一些闲置产能、相对落后的产能整合起来发展。
从目前的来看,我认为这是集团化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另外一种新的业态。基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整个养猪行业这两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过程。
4、结合当前中国猪业的一些变化趋势,我们中国养猪业可能会走向何种模式呢?
江青艳教授:总体上,大家把大规模的、全封闭的、自动化的猪场,作为美国模式的代表。家庭农场精细化的、规模不大但是效益很好的,作为欧洲模式代表。
这两种模式其实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事实上,在中国这两种模式都是存在的。中国因为与欧洲和美国的国情的差异、资源的差异、环境的差异、政策的差异、消费习惯的差异、人工成本的差异等因素,还有地域布局的差异,所以中国的模式肯定不是单一的。美国的一些模式在大集团,他们会借鉴,而欧洲的模式,中小养殖企业和一些家庭农场更值得去学习。
未来这两大模式并存,是一个长远的共存之路。模式背后,无论是哪种模式,能够走到最后,笑到最后的不是规模,而是效益。
但是现在的养猪业的镜头过多的聚焦在一些头部企业上。而有些隐形冠军,平时他可能不显山不露水,但是他的业绩非常好。这些隐形冠军值得家庭农场和中小企业去学习、去借鉴。
曾总:刚刚结束的第20届的中国畜牧业博览会,场面异常的火爆。这也是近年来展会比较大规模的一次。这个展会有多火爆,就说明家庭农场有多少活力。
我们讲,蚂蚁跟大象共存,养猪规模不在于大,而在于高效。猪周期淘汰的不是小猪场,而是低效的产能,毕竟养猪业还是以猪为主体,拿土地作为载体,为人类提供食品的一个产业。
5、家庭农场应该如何应对养殖模式的分化,然后家庭农场养猪有什么优势,如何发挥好这些优势呢?
江青艳教授:家庭农场与大集团比有很多特点。大集团我们都知道他有规模效应,当业绩好的时候,规模越大效益越高。第二个,大集团在原料的成本采购,比如饲料原料包括一些常用的添加剂、防疫药物,采购成本上他是有优势的。
但在大集团的这些优势的背后,也有其他的一些负担。比如说集团越大,管理成本越高。集团的指令从决策者传递到生产层面,周期长,产生波动大。集团规模大了要做得精细有难度,而家庭农场恰恰就有这样的优势。
家庭农场在精细化管理有独特的优势。在采购成本上也许比不上大集团,但是家庭农场,可以把基本的母猪经营好,就像欧洲模式。从高效益、高业绩的基础上来下功夫,来增强核心竞争力。饲料原料没有采购的优势,可以和优势饲料企业合作,或尝试使用部分非常规原料,当然用非常规原料,可能要采用些相关的技术,比如说一些生物发酵技术。
所以我特别看好家庭农场,因为他群体很多,而且在中国来说,对于家庭农场养猪,政府是更倡导扶持的,因为它属于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就业,打造美丽乡村。
中国的发展重点在农业,农业的发展要有支撑,家庭农场相对来说可能更有价值和意义。
曾总:规模化猪场可以集中采购,他的流程化、制度化,带来高效率的、流水化的、流程化的作业,因此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是变化的。
养猪的成本,主要包含饲料、人力还有折旧,还有一些损耗包括水电等等。我们分析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公开的数据。以一头120公斤出栏的标猪,假如说完全成本控制在16元每公斤左右的话,一头猪的成本大概就是2000块钱。饲料的比重可能占了百分之六十几,动保大概5%到6%,人力成本可能占10%左右。
此外很重要的就是折旧跟损耗,这两块是规模化主场比较重要的一个负担。折旧跟损耗加起来的可能在10%左右,比较高的有可能超过15%。也就是说以一头2000元左右成本的猪来算,如果你占到10%就接近200元,如果是15那接近300元。这一笔费用,在家庭农场来可以是节约出来的。
大公司的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家庭农场一般也是没有的。
江青艳教授:楼房养猪现在在中国,关注度也很高,尤其是近三年。楼房养猪,目前我们分析它,它的优势就在于,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节约土地。这是第一个优势。第二个优势,他集中在一个大楼管理,生物防控能够做到更便捷。
但是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优势和它的不足,有时候优势恰恰本身可能也会带来不足。
比如说楼房养猪,它的集中度更高,这么多猪集中在一栋楼,生物安全防控看起来更便捷,实际上一旦疫情爆发,可能它的损失也会比单层的要大得多。
第二个,楼房养猪用楼,楼层里头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安全,生物安全防控,它能不能做到做到位。今年好了明年行不行,后年行不行。有一个朋友就说我家里那个楼房,长期都是干爽的,有时候一个水盆还会出现渗水,那这猪舍长期要冲栏,这些水面,楼板能够多少年维持在这么好的一个密闭性。特别是投资那么大,多长时间能收回。
我觉得关于楼房养猪,站在旁观,很多人还是觉得有很多的问号,暂时也不好下结论,我想10年之内必见分晓。
养猪最后是效益之争,不是模式之争。应该看到短板在那里,如何克服我们的短板,如何弥补我们的短板。比如说很多技术,我不具备把所有的技术全部操控,那可以借力,在饲料当中选择好的饲料。在生物安全防控当中,选择好的模式,在员工的管理上选择人性化精细化、多方面的兼顾。因为他体量小,他就好操控。他灵活机动,用这种方式提高养猪的效率,提高产仔数,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减少死淘率,提高料比,能够把这些业绩做出来,你就能够长期生存,这非常重要。
6、给的养户几个建议
江青艳教授:
第一点,提高效益是未来的生存之道。养猪都要判断行情,但实际上行情是非常难判断的,不可预测的因素太多了。刚才讲的二次育肥,二次育肥也不永远赚钱,有时候也有亏本的。关键的就是,我们只要把自己的猪养好了,把成本降下来了,把效益提高了,那我们不管猪价风吹浪打,始终能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第二个,中小企业和家庭农场一定要补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特长,走差异化的道路,不要盲目去仿效那些大集团的做法,大胆用自己的一些新方法,提高单体的效益,降成本,增效益。
第三个,就是楼房养猪,暂时不好判断,未来10-15年必见分晓。
曾总:第一,生产更多的仔猪,增加每头母猪每年卖出的生猪数量,这是降低每头猪的固定成本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猪的销售数量,必须先增加断奶仔猪的数量,然后控制断奶后和育肥期的死亡率。要想生产更多的母猪仔猪营养必不可少,TTT教槽料好,我们的母猪料也非常有特点:“三催”,催情、催仔、催奶。
第二,价值为王。价值为王。家庭农场有先天性的四项费用低,固定资产折旧低等方面优势,饲料、药品疫苗等占据养殖成本60-70%左右的投入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选择大于努力。播恩一直坚持以幼小动物营养专家的定位,持续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教槽料、预混料、母猪料、生物发酵料产品和双酸清洁养殖服务,助力提升生产效率和客户价值营养。
第三,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建立完善的现金流管理是确保企业发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最后一点,养猪的诗与远方。播恩有一本《养猪人》杂志,写的就是养猪人的生意与生活,生意是“生出来的主意”,是创业者想尽办法、想出各种主意让自己的生意怎么运作才能赚钱的过程。生意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意义,我们都在经营自己的家庭,这本身就是一门“生意”。最后祝愿朋友们都能念好“生意经”。
此次直播,中国养猪网、猪兜、猪易传媒、蓄牧思维、北斗农科、赛尔传媒、中国猪业、播恩live、播恩视频号九大平台进行了同步转播,获得了46.34万+的曝光关注。
↓点击识别二维码,回看直播精彩要点↓
播恩双酸直播间